- 李曾伯[宋]
舟子來催歸去休,朔風吹浪打船頭。挑包又作家林計,還是梅開酒熟不。
- 李曾伯[宋]
水北洛南,未嘗無人,不同者時。賴交情蘭臭,綢繆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觀論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載期。蕭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詩。歸兮。歸去來兮。我亦辦征帆非晚歸。正姑蘇臺畔,米廉酒好,吳松江上,莼嫩魚肥。我住孤村,相連一水,載月不妨時過之。長亭路,又何須回首,折柳依依。
- 李曾伯[宋]
德齒明時冠,詩書正派深。修名在原隰,雅志已山林。眼歷四朝事,神交千圣心。老成天不憗,大雅有遺音。
- 李曾伯[宋]
早袖經(jīng)綸手,傳之柱石材。無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五鼎方身饗,兩楹俄夢回。百年流澤遠,袞袞幾公臺。
- 李曾伯[宋]
昔綴都曹后,升堂拜父師。達尊廑異盼,國士沐深知。鶴發(fā)人何在,蠅頭字尚遺。遣車無路送,揮淚揮豐碑。
- 李曾伯[宋]
身際乾淳盛,家傳祖笏棠。典型周大雅,人物魯靈光。厚德千鈞重,明時一鑒亡。哲人今已矣,夢卜負巖廊。
- 李曾伯[宋]
渡江無故老,文武少全材。金玉其相者,朝廷有幾哉。鑾坡資潤色,虎帳壯規(guī)恢。盍展經(jīng)綸蘊,登調(diào)鼎鼐梅。
- 李曾伯[宋]
自入烏公府,受知三十秋。水魚承雅眷,風鶴記良籌。一意人才進,平居國事憂。絲桐宜束閣,誰似子期不。
- 李曾伯[宋]
憶昨趨湘水,公歸問錫山。惜時為俗累,欠往拜師顏。不復親溫厲,疇其念險艱。莫持雞炙去,老淚不勝潸。
- 李曾伯[宋]
海宇材能盛,風云氣類從。一賢居上介,千里折遐沖。咨事須孫楚,論詩得正封。城東未為好,終不似烏龍。
- 李曾伯[宋]
明君切西雇,元帥作中軍。賓客湖南上,人才冀北群。三鱣存絳帳,一鶚在青云。磊磊軒天地,詩書有雋動。
- 李曾伯[宋]
求士近取材,論人遠稽古。鄭公得杜陵,晉公有韓愈。上思利社稷,下不愧賓主。斯言宜服膺,余子未足數(shù)。
- 李曾伯[宋]
國有金湯在,鄰修玉帛云。夷侵由廢雅,苗格自敷文。當寧形宵慮,公車以歲聞。便當從幕府,入校道山蕓。
- 李曾伯[宋]
伊昔先賢心,天下等憂樂。時分蜀道弓,慮世漢關鑰。揮刃得屠牛,察脈寬扁鵲。岷峨望不淺,持酒為君酌。
- 李曾伯[宋]
南渡稱名相,西來見嫡孫。蜀珍交友盛,雍國曲刑存。桂苑連鳴鹿,楓宸擬簉鵷。平生經(jīng)濟略,雅志在中原。
- 李曾伯[宋]
準旟三易守,骃轡兩觀風。欲掃龍庭穴,猶參虎幄弓。草余周圄綠,粟積漢屯紅。野渡方橫棹,俄成夜壑空。
- 李曾伯[宋]
自得滄江勝,歸來伴鶴龜。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論詩。欲問更生佛,非關二豎醫(yī)。諸生毋試袂,公訓有余師。
- 李曾伯[宋]
取土雖多術,知人在片談。文書今倚重,謀議許相參。餌陋賈生五,策明劉蛻三。坤輿方厚載,朋利得西南。
- 李曾伯[宋]
動業(yè)登天難,易者付嬉笑。公駕鹍鵬風,來把鯨鰲釣。自比小管樂,致主在周召。此突豈待黔,早晚有明詔。
- 李曾伯[宋]
弟兄眉最白,人物眼常青。論事猶迎刃,談兵若建瓴。訏謨皆上策,道德有強形。辦卻聊城矢,還書劍閣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