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回[宋]
詩家自有律,高處在平中。能使生為熟,何愁拙不工。嚴祠七里瀨,漢鼎一絲風。敢謂方虛叟,還如陸放翁。
- 方回[宋]
紫陽山下住,問字足儒生。鮮果枝頭熟,新醅甕面清。學師朱仲晦,詩友許宣平。焉得孟能靜,滄浪共濯纓。
- 方回[宋]
歙山瘦露骨,歙水清□□。歙尹清瘦人,意與山水淡。居官儉以廉,飯茹或不糝。解官卒難去,抱疾偃破毯。凍僮僅縫補,羸馬缺灌啖。客至棋一局,無客書自覽。俗盲鬼神聾,跖徒肆豪敢。害盈殊不驗,君子例坎壈。九關今可排,勿待雪生頷。去去翱天衢,離別何足慘。
- 方回[宋]
歙三萬戶多,黟戶減半少。君才宜大用,何乃易而小。易邑不易心,千江一月皎。歙民時有謠,奪堇茹我蓼。黟產足筒布,粗绤自纏繞。黟之酒良佳,樽中無清醥。歸來臥城東,賃閣臨木杪。唯有一卷梅,古色暗錦褾。高官躍大馬,鼓吹日擾擾。廉吏無人知,酸吟夜連曉。
- 方回[宋]
吏方居官時,美譽無不有。及乎惡聲出,乃在解官后。有勢易為好,無勢易為丑。萬事要諸終,公論翻覆手。諸看楚大夫,得代數年久。兩邑父老言,至今不改口。予決未始私,{飯反換鬼}獻無所受。不為病留此,熱官已唾取。鼎貴何足云,人當論賢否。黟歙君桐鄉(xiāng),此亦足不朽。
- 方回[宋]
天王理萬國,勢必委諸吏。制字從一史,執(zhí)法不可二。奈何雍也面,胸臆伏私意。兩訟一求捷,兩役一求避。含糊卒未決,徐徐較{飯反換鬼}遺。酒果若羔雁,書畫及弊器。到官一物無,去官百需備。此縣與彼縣,大率不相異。獨有楚縣尹,不肯作此事。無錢買歸舟,仆馬亦憔悴。
- 方回[宋]
儒者書隱公,昔持浙西節(jié)。按一青溪令,聞者膽為裂。先聲到江東,庶亦有旌別。似聞復留中,骎骎管喉舌。君可持我詩,叩門細自列。貪吏劇百巧,廉吏抱一拙。拙廉名弗彰,巧貪位深竊。何啻萬蚊虻,日咂生民血。我老死已近,分甘糧欲絕。此公能薦君,長鬣幸未雪。
- 方回[宋]
油泥方滑道,返照隔樓明。年已如秋老,心猶愛晚晴。鼓刀寧異遇,帶索定徒行。倚遍闌干夜,寒砧處處聲。
- 方回[宋]
夜半觀天象,無星定肯晴。河流兼市沒,船勢與樓平。未殺漂搖意,仍添颯灑聲。人膏飫魚鱉,真宰忍忘情。
- 方回[宋]
波浪冒原田,群魚不自全。返常真足怪,行險絕堪憐。驟作乘時快,遄成失勢顛。兒童揄鰻鮮,爭著柳枝穿。
- 方回[宋]
陸走無非水,樓居并是泥。褰裳難跋涉,執(zhí)蓋困扶攜。國慮白圭壑,城危智伯堤。旸烏果安在,轉覺漏天低。
- 方回[宋]
江南梅子雨,騷客古今愁。豈意連年夏,頻妨庶事秋。為魚民自痛,食肉爾何憂。衰老那禁得,看天獨倚樓。
- 方回[宋]
能免堯捐瘠,端由稷播艱。民生頻不競,世故政相關。穴蟻移樓杪,田畦產灶間。豐兇卜檐溜,半月響潺湲。
- 方回[宋]
眼待稻花看,青苗浸急湍。萬家應慟哭,五月更恒寒。政爾千倉足,猶云一飯難。兇災忽如此,容易便平安。
- 方回[宋]
蒸漬衣巾醭,拘攣臂膝頑。老身何足恤,時事自多艱。井滿瓢堪汲,船高樹可攀。蒼生百萬億,性命雨旸間。
- 方回[宋]
平地驚胥怒,滔天類鯀湮。稍低三板水,不活百城人。已拼過從絕,徒工徒倚頻。鵠形無白粲,蜂起有黃巾。
- 方回[宋]
今日云霄管客,何人禹稷思。樹高堪避溺,稻盡底充饑??嗫诜俏崾拢ボ|異昔時。東溟容有限,細讀后山詩。
- 方回[宋]
西湖湖外水,洶涌入城流。比戶升高閣,通衢塞大舟。學泅兒輩喜,絕爨老夫憂。會見蹄涔涸,魚蝦悔浪游。
- 方回[宋]
湖共江寬更海寬,遙天縱玩復橫觀。雅知山對吟肩瘦,未怯霜欺醉面寒。感召豐登饒粒食,撫摩瘦敝起雕殘。生靈百萬俱高枕,公亦官清夢寐安。
- 方回[宋]
梯天直上俯平寬,故園繁華尚可觀。西子有船春色去,伍員無廟暮濤寒。九原事往人難問,四序功成歲又殘。米賤酒平慰遲暮,巢林聊得一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