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 [唐]
- [唐]
- [唐]
- [唐]
- [元]
- [清]
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fēng)韻勝。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
曾隨翰林侍讀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進(jìn)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云南臨安知府。罷歸,自此無意仕進(jìn)。
- [清]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蕓臺、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籍貫江蘇儀征人,乾隆五十四年進(jìn)士,先后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山東、浙江學(xué)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云貴總督等職。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體仁閣大學(xué)士,太傅,謚號文達(dá)。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jīng)史、數(shù)學(xué)、天算、輿地、編纂、金石、??钡确矫娑加兄浅8叩脑煸?,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近代]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學(xué)乘,字枚叔(以紀(jì)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后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后自認(rèn)“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xué)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xué)、歷史、哲學(xué)、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任《時務(wù)報》撰述,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發(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并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光緒三十年(1904年)與蔡元培等合作,發(fā)起光復(fù)會。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獄后,孫中山迎其至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guān)報《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zhàn)。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上海光復(fù)后回國,主編《大共和日報》,并任孫中山總統(tǒng)府樞密顧問。曾參加張謇統(tǒng)一黨,散布“革命軍興,革命黨消”言論。民國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參加討袁,為袁禁錮,袁世凱死后被釋放。民國六年(1917年)脫離孫中山改組的國民黨,在蘇州設(shè)章氏國學(xué)講習(xí)會,以講學(xué)為業(yè)。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在蘇州主持章氏國學(xué)講習(xí)會,主編《制言》雜志。晚年憤日本侵略中國,曾贊助抗日救亡運動。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14日病逝。
- [清]
黃任(1683一1768)字于莘,又字莘田,因喜藏硯,自號十硯老人、十硯翁,清代著名詩人,藏硯家,永福(今福建永泰縣)人??滴跛氖荒昱e人,官廣東四會知縣,罷官歸,船中所載惟硯石。歸里后生活清苦。工詩,以輕清流麗為時人所稱,七絕尤負(fù)盛名。著有《秋江集》《香草箋》。
- [元]
- [元]
- [元]
- [元]
- [元]
- [元]
- [元]
- [元]
- [元]
-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