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方維儀(1585—1668),女,字仲賢,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市區(qū)鳳儀里人)。明末著名女詩人、畫家,所作有《清芬閣集》,又輯歷代婦女作品為《宮閨詩史》。其繪畫師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長繪釋道人物。特別是白描《觀音大士圖》形神兼?zhèn)洌S多人爭相收藏。
- [清]
- [清]
錢敬淑,清初女詩人。字師令,江寧人。
- [清]
- [清]
吳綃,活動于清順治(1644~1661)前后。字素公,又字片霞,號冰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通判吳水蒼女,常熟進(jìn)士許瑤妻。善琴,工書畫詩詞,詩詞清麗婉約,花卉鉤勒設(shè)色俱佳,蘭竹有生趣,與沈宛君齊名。時人傳云:“吳中閨秀徐小淑能詩文,趙瑞容善畫,有盛譽(yù),惟夫人兼此二長?!?由于其夫許瑤的關(guān)系,吳綃問學(xué)于“海虞二馮”的馮班,又因父親科第關(guān)系,稱嘉善著名詞人柳州詞派領(lǐng)袖曹爾堪為年伯,而其父吳水蒼與吳偉業(yè)聯(lián)宗,故吳綃詩集中多有與梅村唱酬之作,稱偉業(yè)為兄。
吳綃著《嘯雪庵詩余》,存詞四十四首,風(fēng)格清麗婉約。
- [清]
侯懷風(fēng)約活動于清順治(1644~1661)前后,字若英。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侯峒曾女,侯蓁宜從妹。峒曾剛正不撓,為抗清義士,堅守嘉定十余日,城破,峒曾與其兩子同投水殉國。故懷風(fēng)詩多傷感昔,深沉悲壯。
- [清]
倪仁吉(1607—1685),女,明末清初人,字心蕙,自號凝香子,博通經(jīng)史詩文,兼工書畫刺繡。詩歌代表作品《山居四時雜詠》,繪畫方面精通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等創(chuàng)作,尤其善畫美人,同時代人稱“得其書畫片羽者,皆珍若拱璧”。此外倪仁吉最出色的成就在于刺繡,因其擅長書畫,故能結(jié)合水墨畫法,善以繡代筆,活用針法,從而使刺繡生動逼真且難覓針線痕跡。
- [清]
范姝,清女詩人。字洛仙,如皋人,詩人范獻(xiàn)重侄女,同邑諸生李延公妻。有《貫月舫集》問世。
- [清]
- [清]
- [漢]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yǔ)(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zhèn))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因官至左中郎將,后人稱他為“蔡中郎”。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為司徒掾?qū)伲魏悠介L、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xù)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jīng)。后遭流放朔方,幾經(jīng)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權(quán)時,強(qiáng)召蔡邕為祭酒。三日之內(nèi),歷任侍御史、治書御史、尚書。又遷侍中、左中郎將,封高陽鄉(xiāng)侯。董卓被誅殺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于獄中,時年六十歲。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xué)者胡廣。蔡邕除通經(jīng)史,善辭賦等文學(xué)外,書法精于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dá),爽爽有神力”的評價。創(chuàng)“飛白”書體,對后世影響甚大。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他生平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后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 [南北朝]
孔稚珪(447~501),南朝齊駢文家。一作孔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宋時,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御史中丞。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遷太子詹事。死后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 [南北朝]
謝惠連(407~433年),南朝宋文學(xué)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會稽(今浙江紹興)。10歲能作文,深得謝靈運的賞識,靈運每見其新文,常感慨“張華重生,不能易也?!北局荼僦鞑荆痪?。謝惠連行止輕薄不檢,原先愛幸會稽郡吏杜德靈,居父喪期間還向杜德靈贈詩,大為時論所非,因此不得仕進(jìn),官位不顯,仕宦失意。為謝靈運“四友”之一。
謝惠連的《雪賦》與謝莊的《月賦》并為六朝抒情詠物類小賦的代表作,展現(xiàn)了素凈而奇麗的畫面。他的《祭古冢文》,寫得也很有感情,關(guān)于古冢形制的描寫,可看作是中國最早的考古發(fā)掘簡報。
他的詩作,雖不如謝靈運精警,但遣詞構(gòu)句卻不相上下,運調(diào)輕靈,用詞清艷。如《秋懷》:“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爛。蕭瑟含風(fēng)蟬,寥唳度云雁。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幔?!薄稉v衣》中有“欄高砧響發(fā),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薄对娖贰吩u他這兩首詩說:“《搗衣》、《秋懷》之作,雖復(fù)靈運銳思,亦何以加焉?!彼囊恍犯姡瑒t頗有牢騷不平之氣。《詩品》將其詩定為中品。后人把他和謝靈運、謝脁合稱“三謝”。
《隋書·經(jīng)籍志》載有《謝惠連集》6卷,明代張溥輯有《謝法曹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后世學(xué)習(xí)和模仿謝氏家族文學(xué)的人很多,以至于還出現(xiàn)了“謝康樂體”、“謝惠連體”這種專門的稱謂,可見他們的影響之深遠(yuǎn)。
- [明]
- [南北朝]
蘇蕙,字若蘭,魏晉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絲線繡制的織錦《璇璣圖》。
據(jù)《晉書·列女傳》記載,蘇蕙是始平(今陜西省咸陽市楊陵區(qū)大寨街道)人,善屬文。武功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zhì)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xué)字。五歲學(xué)詩,七歲學(xué)畫,九歲學(xué)繡,十二歲學(xué)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艷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luò)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竇滔。
- [清]
林古度(1580年~1666年)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字茂之,號那子,別號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詩文名重一時,但不求仕進(jìn),游學(xué)金陵,與曹學(xué)佺、王士楨友好。明亡,以遺民自居,時人稱為“東南碩魁”。晚年窮困,雙目失明,享壽八十七而卒。
- [清]
項圣謨(1597年—1658年),字逸,后字孔彰,號易庵,別號甚多,有子璋、子毗、胥山樵、胥樵、古胥山樵人、兔鳴叟、蓮塘居士、松濤散仙、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煙波釣徒、狂吟客、鴛湖釣叟、逸叟、不夜樓中士、醉瘋?cè)?、煙雨樓邊釣鼇客等,浙江嘉興人。祖父項元汴,為明末著名書畫收藏家和畫家。伯父項德新也善畫。
項圣謨自幼精研古代書畫名作,曾由秀才舉薦為國子監(jiān)太學(xué)生,但不求仕進(jìn),沉心于書畫,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早學(xué)文徵明,后追宋人用筆之嚴(yán)謹(jǐn),兼取元人韻致。畫面布局大開大合,筆法簡潔秀逸,極富書卷氣息,品格高雅,境界明凈。董其昌評他的畫“與宋人血戰(zhàn)”(力追宋代畫風(fēng)),“又兼元人氣韻”。李日華稱贊他的畫風(fēng)“英思神悟,超然獨得”,是“崛起之豪”。他的作品《九十九變相圖》、《長江萬里圖》等巨作,都得到后世贊譽(yù)。
項圣謨亦精書法,善賦詩。其書法端莊嚴(yán)謹(jǐn),峻拔出脫。其詩多為題畫詩,文辭警策凝重,格調(diào)悲壯慨然。后人評論他詩畫作品構(gòu)成的完整境界,認(rèn)為媲美于“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王維。國破家亡,晚年家貧,而志存高潔,不交權(quán)貴,賣畫自給。代表作為世所稱的還有《松齋讀易圖》、《放鶴洲圖》、《剪越江秋圖》、《且聽寒響圖》、《閩游圖》、《蒲蝶圖》等。
著有《朗云堂集》、《清河草堂集》、《歷代畫家姓氏考》、《墨君題語》。
- [清]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際的學(xué)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征,未就,人稱征君。
清兵入關(guān)后,流亡在外參加抗清復(fù)明活動。南明亡后,東渡定居日本,在長崎、江戶(今東京)授徒講學(xué),傳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
其學(xué)特點是提倡“實理實學(xué)、學(xué)以致用”,認(rèn)為“學(xué)問之道,貴在實行,圣賢之學(xué),俱在踐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響(水戶學(xué))。朱之瑜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xué)者”。并與王陽明、黃宗羲、嚴(yán)子陵稱為余姚四先賢。
- [清]
閻爾梅(1603—1679)明末詩文家,字用卿,號古古,因生而耳長大,白過于面,又號白耷山人、蹈東和尚,漢族,江蘇沛縣人。明崇禎三年舉人,為復(fù)社巨子。甲申、乙酉間,為史可法畫策,史不能用。乃散財結(jié)客,奔走國事。清初剃發(fā)號蹈東和尚。詩有奇氣,聲調(diào)沉雄。有《白耷山人集》。
-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