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辭的成語
- 【不辭而別】辭:告辭;別:離別。沒有打招呼;就離開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辭而行”、“不告而別”。
- 【不辭勞苦】辭:推辭。雖然勞累和辛苦也不推辭。形容工作勤奮努力。也作“不辭辛苦”。
- 【百喙難辭】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縱有眾多百口也很難解釋。
- 【百辭莫辯】用任何話語都無法辯白。
- 【便辭巧說】指牽強附會、巧為立說。
- 【不謀同辭】指事前沒有商量而意見完全一致。
- 【辭不達意】辭:言辭;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 【辭不達義】說話寫文章不能確切地表達意思。語本《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span>
- 【辭多受少】辭:推辭掉。受:接受。推辭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 【辭嚴義正】辭: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 【辭富居貧】辭:推辭,推卻。原指拒絕厚祿,只受薄俸?,F(xiàn)形容拋棄優(yōu)厚待遇,甘于清貧的生活。
- 【陳辭濫調】見“陳詞濫調”。
- 【辭簡義賅】文辭簡要,意義完備。
- 【辭巧理拙】文辭雖然浮華,但不能闡明道理。
- 【辭窮理屈】理由站不住腳,被駁得無話可說。
- 【辭微旨遠】辭:文詞,言詞。微:隱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詞隱微而表達的意思很深遠。
- 【辭嚴氣正】猶言辭嚴義正。
- 【辭嚴意正】同“辭嚴義正”。
- 【大放厥辭】亦作“大放厥詞”。①謂寫出大量優(yōu)美的辭章。②大發(fā)議論(今多含貶義)。
- 【惡言詈辭】中傷辱罵的言辭。
- 【煩言碎辭】形容文詞雜亂、瑣碎。
- 【浮語虛辭】指大話、空話。
- 【放言遣辭】放言:敞開說;遣辭:用詞造句。指無拘無束地說話或寫文章。
- 【奉辭伐罪】謂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
- 【奉辭罰罪】奉:敬受;罰:處罰,懲罰。遵奉嚴正之辭討伐有罪者
- 【過甚其辭】話說得超過了實際。
- 【甘言巧辭】甘:甜,甜言蜜語。指甜美動聽的阿諛奉承話
- 【甘言好辭】甘:甜,甜言蜜語。指甜美動聽的阿諛奉承話
- 【高談虛辭】高:高超;虛:空??斩础⒉磺袑嶋H的言論
- 【含糊其辭】糊:不明確;不清晰;辭:也作“詞”;言辭。指話說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