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行”兩句,將鏡頭從深閨轉(zhuǎn)到旅途中的游子經(jīng)歷。他行行重行行,不見伊人倩影,但見遍地芳草,遠(yuǎn)接重重云水,這里以云水襯出春野綠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懷。下面隨即折回描寫思婦形象,“但望極”兩句,是寫她獨(dú)上危樓、極目天際,但見一片碧色,卻望不到游子的身影。此處即用“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出了思婦空自悵望的別恨。
下片“銷魂”三句,是回憶當(dāng)年。“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本為謝靈運(yùn)的名句,詞人憶及昔日同游池畔,旋賦別離,句中不僅深有滄桑之感,而且也沒有離題。記得那時她姍姍而行,羅裙輕拂,使綠草也不禁生妒;這是反用牛希濟(jì)“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詞意,以綠草妒忌羅裙之碧色,來襯托出伊人之明媚可愛,從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對她的懷念之情。
“恁時”三句,仍是回憶。“恁時”即“那時”,連上“曾行處、綠妒輕裙”時事。他輕攜素手,絮飛花亂的暮春季節(jié)里,漫步于如茵綠草之間。而眼前的如茵綠草,又使他興起無限感喟。“朱顏”兩句,從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化出,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自己年華已經(jīng)漸老,只有芳草卻是春風(fēng)吹過而新綠又生。結(jié)末呼應(yīng)上文,愿人們毋須觸景傷情,當(dāng)春回大地、綠滿田野之時,可以放懷宴游,到那時可不要辜負(fù)了青春好時光。
這首詞在寫作手法上的成功之處,主要是巧妙地將草擬人化,那清晨芳草之上的晶瑩露珠像是她惜別之淚,這樣,遍野的綠草成為離愁的化身,而與伊人別恨密切相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