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作于紹熙元年或二年(1190或1191),時稼軒賦閑帶湖。和東坡韻: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韻唱和。和東坡韻而自抒懷抱。上片雖視功名如寄,卻深含壯志不酬之憤。下片黃菊寒梅之喻,既自沉落寞,又寄厚望于志士和未來。以下承上片浩歌馀緒,婉陳心曲:憂國憤世,但前途渺茫,惟作沖冠之怒而已。結(jié)韻孤星殘月憶故人,情景倍覺凄愴悲涼。
②“倘來”兩句:古往今來,功名究竟為何物?軒冕:軒,高大的車子;冕,官帽。軒冕,代指功名。倘來軒冕,用《莊子》語意:“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者也。”意謂功名非人立身之根本,倘然一旦來到,也不過是寄身之物。
③“舊日”兩句:往昔愁如重城萬里,而今風月竟然也避我不見,使我無法解愁釋憂。堅壁:本意堅守壁壘,不與敵方?jīng)Q戰(zhàn)。這里有躲藏之意。
④“藥籠”三句:志在建功立業(yè),不想出身微賤,致使白發(fā)無成。藥籠功名:功名在藥籠中?!杜f唐書·元行沖傳》載:元行沖對狄仁杰說:治理國家,必須儲備各種人才,猶如治病需要各味藥物,我愿作藥物中的最后一味。狄仁杰笑曰:“君正在吾藥籠中,何可一日無也。”辛詞借用狄語,謂生平志在建功立業(yè)。酒壚身世:漢代司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居蜀時,曾當壚賣酒。本意指出身低微,這里可能主要指自己系北人南來,在朝廷中遭人猜忌。蒙頭雪:滿頭白發(fā)。
⑤“浩歌”兩句:高歌抒懷,知我者坐中友。人物三杰:三個杰出的人物。漢高祖曾稱張良、韓信、蕭何三人為“人杰”,后世因稱“三杰”。稼軒又有《念奴嬌》詞,題作“三友同飲,借赤壁韻”。此處“三杰”即指“三友”,但具體指誰,不詳。
⑥“休嘆”三句:黃菊雖然凋零,但嚴冬之際尚有寒梅爭相開放。喻愛國后繼有人,疑即指坐中三友。孤標:孤傲的風采品格。
⑦“醉里”兩句:醉眼遙望西北,惟見孤鴻遠去。這兩句表現(xiàn)思鄉(xiāng)念國之情。明滅:時隱時現(xiàn)。
⑧“萬事”三句:萬事如浮云,不可捉摸,面對動亂時局,徒自憤怒而已。從教:任從,聽任。沖冠發(fā):即怒發(fā)沖冠,形容極度憤怒。
⑨“故人”兩句:感嘆故人寥落。長庚:即金星,亦名太白星,啟明星。古人不明白它的運行軌跡,把凌晨出現(xiàn)在東方的金星叫啟明星,把傍晚出現(xiàn)在西方的金星叫長庚星?!对娊?jīng)·小雅·大東》即謂:“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其實兩者是一顆星。
-----------轉(zhuǎn)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作者的詞,歷來與蘇軾的詞并稱,不少詞論家將蘇 、辛目為同派 。辛詞的確有得之于東坡者,這首《念奴嬌》即其一例 。詞前小序云:“瓢泉酒酣,和東坡韻 ”。由此可知,此詞是作者閑居鉛山瓢泉時的感興之作 ?!?和東坡韻”,指步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之韻以追和。東坡的原詞,是貶官閑居黃州的所作,在抒發(fā)政治上失意的感慨這一點上,與辛詞有相似之處。辛詞也以健筆抒豪情,風格上極力追步東坡。但兩詞相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心貌各別。同為“豪放”的風格,蘇詞之放,表現(xiàn)為超逸放曠;辛詞之放,則表現(xiàn)為悲壯激昂,同樣是抒發(fā)政治失意的情懷,蘇詞的結(jié)尾,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老莊消極思想自解,顯出頹廢為自適的傾向;辛詞則金剛怒目,感憤終篇,仍大呼“枉了沖冠發(fā) ”,毫無出世之意。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借助《念奴嬌》這個聲情激壯的調(diào)子來自抒胸懷的。
全詞著意表現(xiàn)的,是這樣一種悲劇性的英雄人物,他鄙棄世俗追求軒冕排場、榮花富貴的風尚,胸懷抗金恢復的事業(yè),他日夜思念失去的北方河山,渴望能通過自己的英勇戰(zhàn)斗來統(tǒng)一祖國,可卻被賣國群小排斥在政府之外,不能一展宏圖;他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申張正義,向往自由,可社會惡勢力對他百般阻擾,使他大半生坎坷不遇,只得屈身于田間山林!詞中一唱三嘆地表達了這樣位失意英雄的尷尬處境與悲憤心情。上闋先寫作者失意閑居的牢騷。頭二句,以疑問的句式,表達了自己對仕途和功名的困惑與思考。
軒,高車;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僚戴的禮帽。軒冕代指官位爵祿。首句典出《莊子·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者也 ”(官職不是一個人自身的根本之物,只是一種偶然而來寄附于人的外物 )。這里借用莊子的話,表明作者在政治失意之后對功名事業(yè)感到難以捉摸 ?!芭f日重城愁萬里,風月而今堅壁 ”,二句承上說自己丟官之后,重重愁恨無計消除;百無聊賴之際,連美好的風光也象是豎起堅墻,存心不讓人欣賞解悶。接下來三句,連用兩個典故,自述身世,感嘆事業(yè)無成,人空老大,怨恨之情溢于言表?!八幓\功名”,用《舊唐書·元行沖傳》:“元行沖勸當權的狄仁杰留意儲備人材,喻之為備藥攻病,并自請為“藥物之末”,仁杰笑而謂之曰:“此君正吾藥籠中物,何可一日無也 !”“酒壚身世”,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相如未遇時,曾與妻卓文君在臨邛市場上當壚賣酒。這三句連起來,意思是:我本來當之無愧地是國家急需的人才,求取功名應是分內(nèi)之事 ;不料遭遇坎坷,如今竟埋沒于民間;最可惜的是,白發(fā)滿頭,來日不多,今生要實現(xiàn)理想大概不可能了 !“浩歌”二句寫歌曲抒發(fā)愁懷,并以張良、韓信、蕭何“三杰 ”(《史記·高祖紀》)比自己與座中的友人,詞情于是振起。
下闋緊承上闋歇拍以倔強堅毅的態(tài)度,表明自己雖遭萬千磨難,但壯志不泯,下闋頭三句 :“人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fā) ”。以自然氣候喻社會環(huán)境,以花喻人,通過黃菊凋零與紅梅爭發(fā),表明愛國志士前赴后繼。是緊承“坐中三杰”而領以“休嘆”二字,尤覺振奮。這是與友人共勉 ?!白砝镏乜魍?,惟有孤鴻明滅 ?!边@兩句以空間的意象正面表達了自己不忘中原的思想 ?!拔魍碧赜兴?。作者詞中屢屢以“西北”代指淪陷的北方。這里的“西望”,應是“西北望”之省寫,即遙望中原地區(qū);《水龍吟》中“舉頭西北浮云”,《菩薩蠻》中“西北望長安”等等,含意與此略近。醉中尚揩眼西北而望,這就表明自比寒梅的作者之所以壯志不衰 ,自我磨厲,其原因在于他意識到危難中的祖國還需要他這樣的人才去解救,故時時提醒自己,不能忘記北伐。但“孤鴻明滅 ”的象征性描寫則又表明作者深知國勢衰微,而志士因備受壓抑打擊,力量比較孤單,一時難以振興。正是有此清醒的認識,才有了下面三句的悲憤嘆息:“萬事從教,浮云來去,枉了沖冠發(fā)!”岳飛《滿江紅》詞高唱“怒發(fā)沖冠”,感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并擔心“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作者在這里也嘆息萬事如浮云,空自發(fā)沖冠,可見當時的愛國志士們,面對危難的時局都有相同的感受與痛苦。詞的結(jié)拍“故人何在,長庚應伴殘月 ”,以景結(jié)情,以殘月孤星的夜色來映襯自己和友人們凄涼悲愴的心境。末句蓋本于韓愈《東方半明》詩 :“東方半明大星沒,獨有太白配殘月?!保ㄌ祝唇鹦??!妒酚洝ぬ旃贂?》索隱引《韓詩 》:“太白晨出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長庚?!保┻@里雖然境界蕭瑟,情調(diào)悲傷,但這個結(jié)尾與前面的孤標紅梅,怒發(fā)沖冠的形象結(jié)合在一起,仍然能夠使人看到作者對政治抱負與人生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從而在感情上激起強烈的共鳴此詞與作者借助比興而委曲言情的“潛氣內(nèi)轉(zhuǎn)”之作不同,其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激情迸發(fā),直抒胸臆。由于感情濃郁,氣勢凌厲,雖然較多直說,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