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去手:離手。頌陶之作,既頌其詩品,更頌其人品。論詩拈出“清真”二字,頗有見地:清新淡遠,純樸真摯,此即陶詩千載流芳之真諦所在。論人則推崇其不恥躬耕,安貧樂道,清操自守。詩如其人,詩品之高潔,必源于人品之高潔,此詞正體現(xiàn)此種文學批評原則。
②“晚歲”兩句:謂陶潛晚年躬耕田園,安于清貧,以薄肴淡酒邀會鄉(xiāng)鄰,彼此融合無間。按:陶潛有《西田獲早稻》詩備述農(nóng)耕之樂,結(jié)句云:“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碧諠撚钟小稓w田園居》之五:“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近鄰)?!惫河H自耕種。斗:盛酒的容器。
③“都無”兩句:言陶潛鄙薄晉宋年間的社會現(xiàn)實,向往和平淳樸的上古生活。晉宋之間事:指東晉末年、劉宋初年,即陶潛生活的年代。這是一個南北分裂、戰(zhàn)亂不斷、篡弒頻起的年代,極端動蕩混亂,兇殘黑暗。陶潛因作《桃花源記》,幻想出一個超現(xiàn)實的理想社會。桃源中人竟“不知有漢,無論(更不用說)魏晉?!毙猎~化用其意。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遠的人。參見前《念奴嬌》(“近來何處”)注⑨。
④“千載后”三句:言陶詩以其“清真”而流傳千秋。清真:指陶詩獨具的一種風格:清新純真。蘇軾《和陶淵明飲酒詩》:“淵明獨清真?!?/p>
⑤“若教”兩句:言陶潛歸隱田園,高風亮節(jié),即便是柴桑的塵土也遠較王、謝諸郎高潔。王、謝諸郎:王、謝兩家的子弟。王、謝是東晉的兩大望族,其子弟以瀟灑儒雅見稱。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潛柴桑人,晚年歸耕也在柴桑。
-----------轉(zhuǎn)自“羲皇上人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