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作于紹熙三年(1192),時稼軒在閩中任所。與客泛湖,即景抒情。上片美景如許,而作者自稱“衰翁”,則隱然已見頹唐放逸之意。歇拍喜乎其外,而悲乎其內(nèi)。下片賦游湖之樂。岸邊縱馬,為賓;水上泛舟,為主。既然難行頂風船,不如領受“君恩”,“且種芙蓉”,“且醉浪花”。通篇不用事,純系白描,然語淺意深。
②“綠漲”四句:描繪西湖美景,自謂得天獨厚,住在風月最佳處。綠漲連云翠拂空:西湖碧波與遠空白云相接,水天一片翠綠。十分風月處:風景最美的地方。衰翁:作者自謂。
③芙蓉:荷花的別名。教且:即且教,因協(xié)平仄而倒置。
④“十里”三句:興來騎馬游湖,不禁為兒童拍手所笑。水晶宮:形容湖水晶瑩碧透,如水晶宮殿般的美麗。稼軒《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詞:“陌上行人夸故國,十里水晶臺謝。”用閩王筑水晶宮事(見《十國春秋》),盛贊西湖之美。
⑤“殷勤”三句:有時泛舟游湖,不覺酣醉于浪花之中。打頭風:頂頭風。下句“船兒住”即據(jù)此而來。
-----------轉(zhuǎn)自“羲皇上人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