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闋寫宮女所處的囚籠一樣的環(huán)境,以物寄怨,烘托她寂寞、孤獨的心態(tài)。“徒”字暗示了不知多少次宮女為了君王的親臨做準備,但是每一次都是失望而終,終于因為深切的期盼癡傻成癲,隱含了一種悲切的痛苦?!艾崳ㄦi)”字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寫宮女被封閉在深宮,切斷了和外界的聯系,鎖住了她生命中原本該擁有的那些美好的東西,剩下的只有無盡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以及深入骨髓的寂寞。最后二句運用漢武帝陳皇后“黃金買賦”的典故,表示宮女的愁苦以及她們的愿望,寫她們最后的希望與掙扎。這是在絕望之后新長出來的希望的枝椏,可是竟也不知什么時候才會實現。
詞中寫可憐女子有幸于君王的相思之愁,在一定意義上寄托了宮女對愛情、幸福和自由的渴望與憧憬,但最終陳皇后那種被漢武帝拋棄的命運無情地降臨在她們身上,黃金買賦的悲劇代代重演。詞人抓住了宮女天真無知、爭寵獻媚的心理弱點,對她們身陷囹圄、落入深淵從而致使她們情愛饑渴、人性遭受極度壓抑的悲情結局,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了出來。作品含而不露,鋒芒所向對準了那個縱情聲色,致使無數無辜女子青春、愛情甚至生命白白被葬送的“明君圣主”,對封建社會這種吃人的后宮制度進行了揭露與譴責。
全詞詳略得當,寫宮女愁容的部分一筆帶過,寫心態(tài)時則是細膩而婉轉,一面是“思同輦”,一面又是“長安路遠”,把這種矛盾的心理、痛苦的情感寫得栩栩如生。詞人對宮女這種希望與失望之間掙扎的描寫,也是在構思上與其他宮怨詞的不同之處。
此詞是詞人在承襲白居易的《上陽白發(fā)人》、元稹的《宮詞》等唐詩中現實主義成分的基礎上把宮怨之思搬進了詞這種新的文學體式中的一種嘗試。他從詩的窠臼中走出來另辟蹊徑,拓展了詞的意境和題旨,擴大了文學的表現功能,通過句式、音韻的變換表達出多方面的思想情感。這就是文學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