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欧美,中文无码字幕,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成人国产精品秘 蜜臀

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 / 李益 /

《上洛橋》

《上洛橋》

李益 [唐]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上洛橋》解析

“洛橋”,一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時節(jié),這里是貴達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亂后,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一處名園遺址,即西晉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金谷園,在洛橋北望,約略可見。詩人春日獨上洛陽橋,北望金谷園,即景詠懷,以寄感慨。

它先寫目中景。眺望金谷園遺址,只見柳條在春風中擺動,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條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榮的好風景。然后寫心中情。面對這一派好景,今日只有詩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華的洛陽橋上,覺得分外冷落,不勝感慨系之。

顯然,詩的主題思想是抒發(fā)好景不常、繁華消歇的歷史盛衰的感慨,新意無多。它的妙處在于藝術構思和表現(xiàn)手法所造成的獨特意境和情調。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用消失了的歷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華,這樣的構思是為了激 發(fā)人們對現(xiàn)實的關注,而不陷于歷史的感慨,發(fā)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輕快形象起興,仿佛要引起人們對盛世歡樂的神往,卻以獨上洛橋的憂傷,切實引起人們對時世衰微的關切,這樣的手法是含蓄深長的。換句話說,它從現(xiàn)實看歷史,以歷史照現(xiàn)實,從歡樂到憂傷,由輕快入深沉,巧妙地把歷史的一時繁華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為一體,意境浪漫而真實,情調遐遠而深峻,相當?shù)湫偷乇憩F(xiàn)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時代脈搏。應當說,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詩中,它是別具一格的即興佳作。

(倪其心)

李益簡介
李益(約750—約830),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李益的詩詞推薦
  •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唐]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唐]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 江南曲

    李益[唐]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唐]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 塞下曲

    李益[唐]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仍留一箭射天山。
  • 寫情

    李益[唐]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 從軍北征

    李益[唐]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李益[唐]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鸊鵜泉在豐州城北,胡人飲馬于此。]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 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

    李益[唐]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 春夜聞笛

    李益[唐]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