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欧美,中文无码字幕,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成人国产精品秘 蜜臀

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 / 杜甫 /

《戲為六絕句》

《戲為六絕句》

杜甫 [唐]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
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才力應難夸數(shù)公,凡今誰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戲為六絕句》解析

七絕乃唐人樂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齡后,當以劉夢得為最。緣落筆朦朧縹緲,其來無端,其去無際故也。杜老七絕欲與諸家分道揚鑣,故爾別開異徑。獨其情懷,最得詩人雅趣?!?/p>

他說杜甫“別開異徑”,在盛唐七絕中走出一條新路子,這是熟讀杜甫絕句的人都能感覺到的。除了極少數(shù)篇章如《贈花卿》、《江南逢李龜年》等外,他的七絕確是與眾不同。

首先,從內(nèi)容方面擴展了絕句的領域。一切題材,感時議政,談藝論文,紀述身邊瑣事,凡能表現(xiàn)于其他詩體的,他同樣用來寫入絕句小詩。

其次,與之相聯(lián)系的,這類絕句詩在藝術上,它不是朦朧縹緲,以韻致見長之作;也缺乏被諸管弦的唱嘆之音。它所獨開的勝境,乃在于觸機成趣,妙緒紛披,讀之情味盎然,有如圍爐閑話,剪燭論心;無論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罵,都能給人以親切、真率、懇摯之感,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樸質而雅健的獨特風格,是耐人咀嚼不盡的。

《戲為六絕句》(以下簡稱《六絕句》)就是杜甫這類絕句詩標本之一。

以詩論詩,最常見的形式是論詩絕句。它,每首可談一個問題;把許多首連綴成組詩,又可見出完整的藝術見解。在我國詩歌理論遺產(chǎn)中,有不少著名的論詩絕句,而最早出現(xiàn)、最有影響的則是杜甫的《六絕句》。

《六絕句》作于上元二年(761),前三首評論作家,后三首揭示論詩宗旨。其精神前后貫通,互相聯(lián)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六絕句》第一首論庾信。杜甫在《春日憶李白》里曾說,“清新庾開府”。此詩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詩、賦),風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健筆凌云,縱橫開闔,不僅以“清新”見長。唐代的“今人”,指手劃腳,嗤笑指點庾信,適足以說明他們的無知。因而“前賢畏后生”,也只是諷刺的反話罷了。

第二、三首論初唐四杰。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藻繪余習。第二首中,“輕薄為文”,是時人譏哂“四杰”之辭。史炳《杜詩瑣證》解此詩云:“言四子文體,自是當時風尚,乃嗤其輕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爾曹身名俱滅,而四子之文不廢,如江河萬古長流?!?/p>

第三首,“縱使”是杜甫的口氣,“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則是時人哂笑四杰的話(詩中盧王,即概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們的話而加以駁斥,所以后兩句才有這樣的轉折。意謂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縱橫的才氣,駕馭“龍文虎脊”般瑰麗的文辭,他們的作品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

這三首詩的用意很明顯:第一首說,觀人必觀其全,不能只看到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說,評價作家,不能脫離其時代的條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雖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我們應該恰如其分地給以評價,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學習。

這些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這三首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

魏、晉六朝是我國文學由質樸趨向華彩的轉變階段。麗辭與聲律,在這一時期得到急劇的發(fā)展,詩人們對詩歌形式及其語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而這,則為唐代詩歌的全面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來,六朝文學又有重形式、輕內(nèi)容的不良傾向,特別到了齊、梁宮體出現(xiàn)之后,詩風就更淫靡萎弱了。

因此,唐代詩論家對六朝文學的接受與批判,是個極為艱巨而復雜的課題。

當齊、梁余風還統(tǒng)治著初唐詩壇的時候,陳子昂首先提出復古的主張,李白繼起,完成了廓清摧陷之功?!皠杖A去實”的風氣扭轉了,而一些胸無定見、以耳代目的“后生”、“爾曹”之輩卻又走向“好古遺近”的另一極端,他們尋聲逐影,竟要全盤否定六朝文學,并把攻擊的目標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總結了六朝文學的成就,特別是他那句式整齊、音律諧和的詩歌以及用詩的語言寫的抒情小賦,對唐代的律詩、樂府歌行和駢體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導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最有代表性的近代作家,因而是非毀譽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于初唐四杰,雖不滿于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但他們主要的貢獻,則是在于對六朝藝術技巧的繼承和發(fā)展,今體詩體制的建立和鞏固。而這,也就成了“好古遺近”者所謂“劣于漢魏近風騷”的攻擊的口實。

如何評價庾信和四杰,是當時詩壇上論爭的焦點所在。杜甫抓住了這一焦點,在《六絕句》的后三首里正面說了自己的看法。

“不薄今人愛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杜甫之所以愛古而不薄今,是從“清詞麗句必為鄰”出發(fā)的。“為鄰”,即引為同調之意。在杜甫看來,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清詞麗句”不可廢而不講。更何況庾信、四杰除了“清詞麗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筆”、“龍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張兼收并蓄:力崇古調,兼取新聲,古、今體詩并行不廢。“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當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

但是,僅僅學習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一類的“清詞麗句”,雖也能賞心悅目,但風格畢竟柔媚而淺??;要想超越前人,必須恢宏氣度,縱其才力之所至,才能掣鯨魚于碧海;于嚴整體格之中,見氣韻飛動之妙;不為篇幅所窘,不被聲律所限,從容于法度之中,而神明于規(guī)矩之外。要想達到這種藝術境界,杜甫認為只有“竊攀屈宋”。因為《楚辭》的精采絕艷,是千古詩人的不祧之祖。由六朝而上追屈、宋,才能如劉勰所說:“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則顧盼可以驅辭力,咳唾可以窮文致”(《文心雕龍·辨騷》),不至于沿流失源,墮入齊、梁輕浮側艷的后塵了。

杜甫對六朝文學既要繼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現(xiàn)在“別裁偽體”、“轉益多師”上。

《六絕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說法不一。這里的“前賢”,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遞相祖述”,意謂因襲成風?!斑f相祖述”是“未及前賢”的根本原因?!皞误w”之偽,癥結在于以模擬代替創(chuàng)造。真?zhèn)蜗嗷?,則偽可亂真,所以要加以“別裁”。創(chuàng)造和因襲,是杜甫區(qū)別真、偽的分界線。只有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寫性情,寫出真的文學作品。庾信之“健筆凌云”,四杰之“江河萬古”,乃在于此。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門戶,必然是沒有生命力的。堆砌詞藻,步齊、梁之后塵,固然是偽體;而高談漢、魏的優(yōu)孟衣冠,又何嘗不是偽體?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偽的區(qū)別,并無古、今的成見。

“別裁偽體”和“轉益多師”是一個問題的兩面?!皠e裁偽體”,強調創(chuàng)造;“轉益多師”,重在繼承。兩者的關系是辯證的?!稗D益多師是汝師”即無所不師而無定師。這話有好幾層意思:無所不師,故能兼取眾長;無定師,不囿于一家,雖有所繼承、借鑒,但并不妨礙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別裁偽體”區(qū)別真?zhèn)蔚那疤嵯?,才能確定“師”誰,“師”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轉益多師”。此其二。要做到無所不師而無定師,就必須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別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時,也就有所揚棄。此其三。在既批判又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熔古今于一爐而自鑄偉辭,這就是杜甫“轉益多師”、“別裁偽體”的精神所在。

《六絕句》雖主要談藝術方面的問題,但和杜甫總的創(chuàng)作精神是分不開的。詩中“竊攀屈宋”、“親風雅”則是其創(chuàng)作的指導思想和論詩的宗旨。

這六首小詩,實質上是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詩論的總綱;它所涉及的是關系到唐詩發(fā)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問題。在這類小詩里發(fā)這樣的大議論,是前所未有的。詩人即事見義,如地涌泉,寓嚴正筆意于輕松幽默之中,娓娓而談,莊諧雜出。李重華說杜甫七絕“別開異徑”,正在于此。明乎此,這詩之所以標為《戲為六絕句》,也就不煩辭費了。

(馬茂元)

----------------------------------------------------

此為后生譏誚前賢而作,語多跌宕諷刺,故云戲也。姑衣梁氏編在上元二年。

庾信文章老更成①,凌云健筆意縱橫②。今人嗤點流傳賦③,不覺前賢畏后生④。

(首章,推美庾信也。開府文章,老愈成格,其筆勢則凌云超俗,其才思則縱橫出奇。后人取其流傳之賦,嗤笑而指點之,豈知前賢自有品格,未見其當畏后生也。當時庾信詩賦,與徐陵并稱,蓋齊梁間特出者。前賢,指庾公。后生,指嗤點者。)

①王洙曰:庾信字子山,有盛才。文章綺麗,為世人所尚,謂之庾體。②《漢書》:相如奏《大人賦》:飄飄有凌云氣。庾信《宇文順集序》:“章表健筆,一付陳琳?!薄赌鲜贰し段底趥鳌罚骸爸T序論筆勢縱橫,真天下奇作?!雹鄹蓪殹稌x紀論》:蓋共嗤點以為灰塵,而相詬病矣?!额伿霞矣枴罚合热迳械门R文從意,何況書寫流傳耶?《庾信傳贊》:揚子云有言,詩人之賦麗以則,詞人之賦麗以淫。若以庾氏方之,斯又詞賦之罪人也。④陸機《豪士賦》:仰邈前賢。后生,見《論語》。楊慎曰:庾信之詩,為梁之冠絕,啟唐之先鞭。史評其詩曰綺艷,杜子美稱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綺艷、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獨子美能發(fā)其妙。予嘗合而衍之曰:綺多傷質,艷多無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詩,綺而有質,艷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為老成也。若元人之詩,非不綺艷,非不清新,而乏老成。宋人詩則強作者成態(tài)度,而綺艷、清新,概未之有。若子山者,可謂兼之矣。不然,則子美何以服之如此。

其二

楊王盧駱當時體①,輕薄為文哂未休②。爾曹身與名俱滅③,不廢江河萬古流④。

(此表章楊王四子也。四公之文,當時杰出,今乃輕薄其為文而哂笑之。豈知爾輩不久銷亡,前人則萬古長垂,如江河不廢乎。洙曰: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武后初,海內(nèi)呼為四杰。《盧注》謂后生自為輕薄之文,而反譏哂前輩。今從《杜臆》?!度蔟S續(xù)筆》:身名俱滅,以責輕薄子。萬古不廢,謂四子之文。)

①《玉泉子》:王、楊、盧、駱有文名,人議其疵,曰:楊好用古人姓名,謂之點鬼簿。駱好用數(shù)目作對,謂之算博士。②《顏氏家訓》:“自古文人,多陷輕薄。”③《世說》:殷仲堪語子弟曰:“爾曹其存之。”④《史記》:“日月以明,江河以流?!?/p>

其三

縱使盧王操翰墨①,劣于漢魏近風騷②。龍文虎脊皆君馭③,歷塊過都見爾曹④。

(承上章,言縱使盧王操筆,不如漢魏近古,但似此龍文虎脊,皆足供王者之用。若爾曹薄劣之材,試之長途,當自蹶耳,奈何輕議古人耶。縱使二字,緊注下句。劣于二字,另讀。漢魏近風騷,連讀。此本《盧注》。漢魏本于《離騷》,《離騷》本于《國風》,此先后原委也?!跺X箋》謂劣于漢魏而近于風騷,誤矣。龍文虎脊,比四子才具過人。歷塊過都,比今人未諳此道。龍虎之駿,皆見重于漢庭,故曰君馭?!抖乓堋分负笊鸀榫?,非是。下文另有爾曹在也。)

①魏文帝《典論》:“寄身于翰墨?!雹凇端螘ぶx靈運傳論》:“自漢至魏,文體三變,莫不同祖風騷。《續(xù)晉陽秋》:自司馬相如、王褒、揚雄諸賢,代尚詩賦,皆體則風騷。③《漢·西域傳贊》:蒲捎、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短祚R歌》:“虎脊兩,化若鬼。”注:“馬毛血如虎脊者有兩也?!雹偻醢灒骸斑^都越國,蹶若歷塊。”

其四

才力應難跨數(shù)公,凡今誰是出群雄①?;蚩呆浯涮m苕上②,未掣鯨魚碧海中③。

(此兼承上三章,才如庾楊數(shù)公,應難跨出其上,今人亦誰是出群者。據(jù)其小巧適觀,如戲翡翠于蘭苕,豈能鉅力驚人,若掣鯨魚于碧海乎?【錢箋】翡翠蘭苕,指當時研揣聲病、尋章摘句之徒。鯨魚碧海,則所謂渾涵汪洋,千匯萬壯,兼古人而有之者也。論至于是,非李杜誰足以當之。)

①《世說》:殷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②郭璞詩:“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碧m苕,蘭秀也。③木華《海賦》:“魚則橫海之鯨?!薄妒斑z記》:鯤魚千尺如鯨,常飛往南海?!妒抻洝罚悍錾|萬里,有碧海水,不咸苦,正作碧色。

其五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①。竊攀屈宋宜方駕②,恐與齊梁作后塵③。

(此戒其好高而驚遠也。言今人愛慕古人,取其清詞麗句,而必與為鄰,我亦豈敢薄之。但恐志大才庸,揣其意,竊思仰攀屈宋,論其文,終作齊梁后塵耳。知古人未易摹仿,則知數(shù)公未可蔑視矣?!渡缫堋罚翰槐《?,另讀。今人愛古人,連讀。清詞麗句,緊承愛古人。今人,指后生輕薄者。古人,指屈原、宋玉輩。庾信四杰,乃齊梁嫡派也?!跺X箋》以庾、盧數(shù)公當今人,與首章所稱今人者不合矣。)

①陳琳《答東阿王箋):“清詞妙句,焱絕煥炳?!薄端巍ぶx靈運傳》:“清詞麗句,時發(fā)乎篇。”《文心雕龍》:“五言流調,清麗居宗。茂先凝其清,景陽振其麗?!庇衷唬骸胞惥渑c深乎并流?!庇衷唬骸跋嗳绾脦煼肚??!雹趧⑿恕稄V絕交論》:“遒文麗藻,方駕曹王?!雹鄞揆椩唬骸靶业贸湎吗^,敘后塵?!?/p>

其六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①。別裁偽體親風雅②,轉益多師是汝師③。

(未勉其虛心以取益也?!抖乓堋罚航袢瞬帕Γ醇扒百t,以其遞相祖述,愈趨愈下,無能為之先者。必也別裁其偽體,而上親于風雅,始知淵源所自,前賢皆可為師,是轉益多師,而汝師即在是矣。又云:此亦公之自道也。公詩祖述三百,而旁搜諸家以集其成。如楚騷、漢魏詩、樂府鐃歌,齊梁以來,甚多仿效,而公獨無之。然讀其詩,皆三百之嫡派。古人之雁行也,其所師可知矣。如孔子識大識小無不學,而賢不賢者皆師矣。不如是,何以謂之集大成哉。別裁,謂區(qū)別而裁去之。【錢箋】遞相祖述,謂沿流而失源。又云:風騷有真風騷,漢魏有真漢魏,等而下之,至于齊梁初唐,莫不有真面目焉。舍是則皆偽體也。能區(qū)裁偽體,則近于風雅矣。)

①《謝靈運傳論》:“王褒、劉向、揚、班、崔、蔡之徒,異軌同奔,遞相師祖?!薄额伿霞矣枴罚骸皞飨嘧媸?,尋問莫知源由?!雹阽妿V《詩品》:“洋洋乎會于風雅?!雹厶諠撛姡骸霸谖粲喽鄮?。”錢謙益曰:詩以論文,而題云“戲為六絕”,蓋寓言以自況也。韓退之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比粍t當公之世,群兒謗傷,亦不少矣,故借庾信四子以發(fā)其意。嗤點輕薄,皆指并時之人。一則曰爾曹,再則曰爾曹,正退之所謂群兒也。末又呼之曰汝,即所謂爾曹也。衷其身名俱滅,故諄諄然呼而寤之。

少陵絕句,多縱橫跌宕,能以議論攄其胸臆。氣格才情,迥異常調,不徒以風韻姿致見長矣。

-----------仇兆鰲 《杜詩詳注》-----------

杜甫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詞推薦
  • 絕句

    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登高

    杜甫[唐]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絕句

    杜甫[唐]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 望岳

    杜甫[唐]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洎吾隘世網(wǎng),行邁越瀟湘??嗜战^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望岳

    杜甫[唐]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拄到玉女洗頭盆。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 春望

    杜甫[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石壕吏

    杜甫[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