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聶勝瓊,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詳。與李之問情篤。李歸家分別后五日,她以《鷓鴣天》詞寄之。李妻見詞而喜,助夫娶回為妾?!度卧~》存其詞一首,即《鷓鴣天》。
- [唐]
顧敻(xiòng)(約公元九二八年前后在世)五代詞人。字、里、生卒年均無考,約后唐明宗天成中前后在世前蜀王建通正時,(公元九一六年)以小臣給事內(nèi)庭。有見禿鷲翔摩訶池上,作詩刺之,幾遭不測之禍,擢茂州刺史。后蜀建國,敻又事孟知祥,累官至太尉。性好詼諧,仕前蜀時,見武官多拳勇之夫,遂作武舉諜以譏刺他們,一時傳笑。敻工詞,作風間似溫庭筠,今存五十五首(見花間集及唐五代詞),全部寫男女艷情。
- [唐]
張泌(mi)(生卒年不詳),《全唐詩》作曰字子澄,安徽淮南人。五代后蜀詞人。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詞用字工煉,章法巧妙,描繪細膩,用語流便。
- [唐]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后,數(shù)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 [清]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家、畫家。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縣)北侖區(qū)人。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jīng)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紅學、詩歌、書畫。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等。
- [唐]
祖詠(699~746),字、號均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chuàng)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jié)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后歸隱汝水一帶。
- [唐]
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一說江蘇省東??h或陜西省華縣)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 [唐]
李頎(690?—751?),字、號均不詳,漢族,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一帶人,唐代詩人。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yè)。
李頎擅長七言歌行,詩以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
- [唐]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 [唐]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xiāng)縣塔祖鄉(xiāng)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齊己的一生經(jīng)歷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個朝代。
- [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后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chuàng)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岳命帖》等。
- [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yè)。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zhí)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guān)于楊巨源生年,據(jù)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xiāng)”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唐]
王駕(851~?),晚唐詩人,字大用,自號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后棄官歸隱。與鄭谷、司空圖友善,詩風亦相近。其絕句構(gòu)思巧妙,自然流暢。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贊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間,浸漬益久,五言所得,長于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鄙揭姟短圃娂o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九。有《王駕詩集》六卷,己佚?!度圃姟反嬖娏?。
- [唐]
盧延讓 [約公元902年前后在世]字子善,范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天復中前后在世。天才卓絕,為詩師薛能,詞意入僻,不尚織巧,多壯健語,為人所嗤。
- [唐]
綦毋潛(生卒年不詳),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約開元十四年(約726年)前后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右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全唐詩》收錄其詩1卷,共26首,內(nèi)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qū)び脑L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 [唐]
元結(jié)(719-772年),字次山,號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學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陽),后遷魯山(今河南魯山縣),天寶六載(747)應舉落第后,歸隱商余山,道家思想對元結(jié)影響深遠。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祿山反,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內(nèi)),因號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史翙幕參謀,招募義兵,抗擊史思明叛軍,保全十五城。代宗時,任道州刺史,調(diào)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經(jīng)略守捉使,政績頗豐。約大歷七年(約772年)入朝,后卒于長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現(xiàn)存的集子常見者有明郭勛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陳繼儒鑒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黃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孫望校點有《元次山集》。(生卒見元結(jié)墓表)
- [唐]
李益(約750—約830),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 [唐]
張喬(生卒年不詳),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qū))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
張喬隱居九華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窺園以苦學。詩句清雅,迥少其倫。當時東南多才子,如許棠、喻坦之、劇燕、吳罕、任濤、周繇、張蠙、鄭谷、李棲遠與喬,亦稱“十哲”,俱以韻律馳聲。大順中,京兆府解試,李參軍頻時主文,試《月中桂》詩,喬云:“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彼焐脠?。其年頻以許棠久困場屋,以為首薦。喬與喻坦之復受許下薛尚書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進耳。有詩集二卷,傳世。
- [唐]
崔涂[唐](約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禮山,善音律,尤善長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廬、建德一帶,唐末詩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詳,約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全唐詩》存其詩1卷。他寫的最有名的一首詩是《除夜有懷》。
- [唐]
唐代詩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謝,字清晝,吳興(今屬浙江)人。南朝謝靈運十世孫?;顒佑诖髿v、貞元年間,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游賞之作,有詩名。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全唐詩》編其詩為815-821共7卷,他為后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 堪稱一代宗師。